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且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可谓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纪念币项目自2018年开始发行,该系列将以中国书法演变进程即:篆、隶、楷、行、草等五种书体为表现内容,宣传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继篆书、隶书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今日(2021年7月26日)发行中国书法艺术(楷书)金银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金文“中国”字样衬以青铜器装饰纹样,并刊国名、年号。
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唐代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局部碑文及“家”字样与唐代装饰纹样、“中国书法艺术”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书法艺术·唐·柳公权·神策军碑”字样及面额。
150克长方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唐代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局部碑文及“润生万物”字样与碑额、“中国书法艺术”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书法艺术·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字样及面额。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北魏郑道昭书《郑文公碑》局部碑文及“和平”字样与“中国书法艺术”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书法艺术·北魏·郑道昭·郑文公碑”字样及面额。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唐代颜真卿书《颜勤礼碑》局部碑文及“依仁服义”字样与“中国书法艺术”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书法艺术·唐·颜真卿·颜勤礼碑”字样及面额。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元代赵孟頫书《胆巴碑》局部文字及“壮丽奇伟”字样与“中国书法艺术”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书法艺术·元·赵孟頫·胆巴碑”字样及面额。
楷书始于秦汉,出于隶书,盛于隋唐五代,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楷书金银币背面图案选取了柳公权、欧阳询、郑道昭、颜真卿、赵孟頫等名家的传世之作,在品鉴楷书方正工整之形间,以书见人,以人见世。从家国天下,到仁义之德,在金银方寸之间,承其气节、载其底蕴。
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币从2018年至今已发行3个项目,无论主题书体和表现作品如何变化,其弘扬中华书法艺术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始终如一。
为了更好地突出项目主题,让广大集藏爱好者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历史,了解楷书金银币设计背后的故事,2021年7月25日,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中国书法艺术(楷书)金银纪念币品鉴暨研学活动。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舍位于明成祖永乐皇帝敕建的真觉寺,清代改称正觉寺,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品鉴活动在博物馆内的金石讲堂进行,中国金币总公司财务总监张明艳,副总经理邵军志,中国书法家协会张永强教授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教授共同为中国书法艺术(楷书)金银纪念币揭幕。
随后,中国书法家协会张永强教授讲授了楷书金银币的设计元素及相关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楷书8克金币背面图案是唐代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局部碑文,主题字出自其中“我国家诞受天命”一句中的“家”字。其碑文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因原碑藏于禁宫,故捶拓较少,原石已毁,世仅存的北宋所拓孤本也是几经辗转。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以重金购归,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中国书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能让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则离不开捶拓技艺。捶拓,是将湿纸紧密地覆盖在金石器物之上,然后用墨打拓,使器物铭文、纹饰、图形等特征真实复制到纸上的技法。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捶拓不仅具有“照相机”的功能,还能表现出古朴、不饰雕琢的审美意趣。
拓片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传统书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使那些镌刻在石头、青铜器上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广泛流传,给人们研究、学习、欣赏提供了方便。
研学活动中,参与者还有幸亲手体验了捶拓技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全面了解了捶拓制作工具和方法。
捶拓的工具有宣纸、白芨水、棕刷、打刷、排笔、朴子、墨等。其制作步骤包括清碑、上纸、吸水、砸字口、刷纸毛、上墨等。
每位体验者都沉浸其中,将这项古老技艺通过亲自实践而体会其精妙之绝。当揭取的那一刻,既完成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捶拓作品,也收获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丰富,其陈列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教授细致耐心的讲解下,研学人员对馆内珍藏的石刻碑文与书法艺术有了深入了解。参与人员在郭豹馆长的带领下边走边看,边听边学,感知真觉寺的前世今生,鉴赏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珍贵的北朝造象、唐明降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刻石。一件件文物就是一幕幕历史的遗迹,使观赏者在细细品味之余,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高光时刻。
上海造币铸造工艺——定制金银纪念章网
电 话:13764628050
电子邮件:26965388@qq.com
网 址:www.zaobichang.com